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883|回复: 0

朱军:做一个好的倾听者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5-4 17:1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能将艺术融入人生,又想要将人生当作艺术的人很令人羡慕,朱军想做这样一个人,他的人生目标会在他的《艺术人生》节目中实现吗?

  记者:《艺术人生》筹办的时候,国内以明星为嘉宾的谈话类节目其实已经不下上百个了,为什么还要坚持做第一百零一个?
  朱军:其实在做《艺术人生》之前,我就看过许多访谈节目,明星类的也看,不过不多。主要看《朋友》和《实话实说》。每次看的时候,我都从被采访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提问。我发现:有时候主持人并不是缺乏准备,也不是缺乏热情,但他们往往会忽略一点:现场气氛。国内很多谈话类主持人都不是在听而是在说;不是在想而总是在问。那时,我就想着如果自己做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。

  记者:以前你是做综艺节目和晚会出身的,相对来说,晚会主持人表演的成分、“做”的成分会更大一点,这种特点会不会带到《艺术人生》里头?
  朱军:我不能保证一点没有。不过我尽量区别开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。在节目录制前,我从来不和嘉宾谈起节目中要提到的话题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谈话节目的现场性,避免出现背课文的情况。

  记者:节目中如何撬开嘉宾的嘴?包括他们的情感隐私?
  朱军:我们的节目一直都很强调一种人文关怀,强调录制现场的轻松和平等。事实上虽然我事前不和嘉宾交流,但我都会充分了解他的经历,认真准备话题。我希望嘉宾来我们节目能像老朋友坐在我家的客厅里聊天一样,畅所欲言,无所顾忌。

  记者:现在《艺术人生》安排了现场乐队,现场观众也很热情,几乎每一场访问嘉宾、观众都会哭成一片。是不是只有“哭”才显得“真诚”?有没有刻意煽情的成分?
  朱军:很多时候观众会在电视上看到演员感动落泪,那绝对都是真哭。我不认为这是煽情。很多记者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细节,在现场看《艺术人生》跟在电视里看还不一样,现场更感人。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没有排练,没有心理准备,完全在那样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流露出来的,所以就特别真实,特别感人。

  记者:相比于其他娱乐类访谈节目来说,《艺术人生》的节奏可能是比较慢的,内容也比较厚重一些。有没有想过调快节奏?或者改变形式?
  朱军:我认为恰恰相反。观众喜欢《艺术人生》可能恰恰是因为它的慢节奏。因为大家都在忙碌中,偶尔回头看一看自己的人生轨迹再向前走,会明白很多深层次的东西,所以至少近期内节目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。不过我们会考虑逐渐引入小人物,普通老百姓进我们节目。《艺术人生》反过来就是“人生艺术”,有时普通百姓的经历可能更有意思,更能引起我们的思索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长沙论坛 ( 湘ICP备05004075号 )

GMT+8, 2025-5-4 21:19 , Processed in 0.15267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