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932|回复: 3

2008年,让我们一起卧槽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4-29 21:14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日前,前程无忧针对“2008年,跳槽还是卧槽?”的话题进行网上调查。不到六成的受访者选择在2008年中“卧槽”,比率为56.20% 。逾四成的职场人表达了跳槽的意愿。虽然,2008年的实际跳槽率最终绝有可能会低于20%(根据翰威特2007发布的亚洲薪资报告显示,2007年中国大陆员工的跳槽率为14.7%),但这绝非是企业做出了让步与妥协或是做了多么出色的挽留工作。没有跳成的员工都伺机而动,心里窝着一句:“不是不跳,是时候未到。”

[b]“跳”时代 VS“卧”契机[/b]

    不得不承认,我们已进入一个全民“跳时代”。跳槽之风无孔不入地刮向每个职场人的心头;跳槽阵营不断扩充壮大,人心浮动。没“跳”过的想“跳”,“跳”过的仍然想“跳”。如今的职场,已没有所谓的纯卧槽者。

    不过,“跳”时代的崛起却很难给我们一个想要的交代。上海热线曾在2007年展开“如果你已跳槽,面对新的工作环境,你满意么?”的网上调查。结果发现,参与调查的近600人中仅有34.34%完全感觉满意;而表示“一般,与原先公司差不多的”占到35.12%,略高于“满意”项,余下皆为不满意者。

    我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在跳槽后面露喜色。但或许只有在白刷刷的浏览器背景前,你才会如实地并带有宣泄性地勾上答案。在这里,一定不会有人作假,谁又会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美好、满意之事不如实反映甚至扩大?

    用“十赌九输”来解释执迷的“跳骚”再恰当不过了。有人说:“频繁跳槽者是想不劳而获。”也有人说:“盲目跳槽无意于职场自杀。”更有朋友风趣地直接将跳槽者与买股票的人相提并论,理由是他们皆为投机者。

    无忧职场专家认为,奋斗于“理性职场”仍需以“卧”为先,以跳槽为主要的职业发展手段并不可取。缘由在于,一方面“跳为先”的心态会造成职场人跳槽次数的增加,这对职业发展并没有好处,甚至会造成职业忠诚度降低与职业含金量消耗的弊端。另一方面,浮躁的跳槽者们将给予卧槽者发展空间。正所谓“众人皆跳,我独卧”,卧槽者的契机不降反升。

    看来,成功将属于耐得住性子,“卧槽”之人。可问题是,“卧”到何时才算个头?

[b]“卧槽”者遭遇5年之痒M[/b]
  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自己:“我会在这个公司呆多长时间?”

   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,在被问及“你所经历的最长‘卧槽’时间为多久?”时,有47.49%的受访者处于在“1—3年”的区间,选择“3—5年”的受访问者达到24.48%,令人颇感意外的是,1年以下时间段的选择率同样达到两位数,比例为15.93%。叠加三项数据可见,最长卧槽时间小于等于5年的人群占到85%以上。换句话说,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在同一份工作干不了5年。而当被问及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,你还想‘卧槽’多久?”时,过半受访者选择一年以下。“1—3年”为33.78%, “3年以上”不到10%。

    跳槽相似于移情别恋,但感情上的7年之痒却在职场中提了速。5年光阴俨然已成了卧槽年数的极限。不过,这并不是一件坏事。

   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提醒职场人,不妨记住这个敏感的数字。5年,它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晋升时间轴的坐标,卧上5年后,N朝元老或许都不为过了。何况它所带来的启示还不止如此。试想,如果你在同一份职位上干至5年以上,你的上司、同事都将物事人非。到那时,还会有人际关系的壁垒吗?原先的种种不愉快,那些刺激着你跳槽神经的小虫,还有几条可以幸存?

    当然,工作时间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职业含金量的提升,卧槽者仍应保持清醒头脑,晋升不会属于守株待兔的人。

    [u]卧槽晋升必要条件:[/u]
  [i]条件1:纯熟的业务能力:[/i]无论你是一名基层员工、一名中层管理者,抑或高级管理层,业务能力始终是考核员工能力的首要标准,这是任何人想要获得晋升的基本要求(中高级管理者的业务范围主要就在管理上)。

  因此,你需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,不断保持自己进步。
 
 [i]条件2:执着的追求精神:[/i]追求业务的纯熟,需要有执着的追求态度。俗话说,做一件好事不难,难在一直做好事。将这种精神保持并升华,就成为一种积极努力的人格魅力。

    执着追求的人,一定不是只付出而没有收获之人。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得失所迷惑,最终的成绩均是源自平时点滴的积累。

    [i]条件3:高度的使命感:[/i]执着追求的态度可以提升业务能力并却留下良好的口碑,但努力有时还不够。如果能从一名基层员工最终被提拔为中、高级管理者,想必你一定是值得老板信任的员工。如何赢得老板的信任?以公司为家?总之,高度的使命感不可或缺。

[b]跳,为了更好的卧[/b]
    “在刚选择一家企业的时候,它一定是有吸引你、值得你投身其中的闪光点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闪光点渐渐地暗淡了,又有一些不合清理的地方被你发现乃至扩大。此时,换工作似乎成为理应的选择。” 从事快速消费品行业的Ken如是表示。

    人时常带着挑剔的目光看问题,对于工作,有时更苛刻。Ken的想法在职场有许多共鸣者。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抱怨,是职场人选择跳槽的一个主流原因。从事HR职位的Lily表示:“没有完美的企业,尤其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,了解其他优秀的企业不再成为难事。薪资、企业构造、企业文化等等企业客观环境可以轻易的获得。想平衡心态似乎都很难,而卧槽的立足点往往被忽视。”

   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,“足够的发展空间”、“满意的薪资、福利”与“融洽的团队氛围与人际关系”成为职场人最主要的三个卧槽理由。如果把选项中的“足够”、“满意”等定语去掉,发展空间、薪资福利以及人际关系就将成为职场人跳槽的理由。

   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认为,人对事物的看法逃脱不了一个心态的问题,正所谓境由心生,心态的倾斜将影响你看事物的客观性。没有天生为你订制的职位,后天的适应力尤为关键。正如新鞋常不合脚,旧鞋反而踏的比较舒适。职场人应该客观审视一下更大的环境,然后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。一、当初吸引我的闪光点是否还存在?二、有离家近、钱多、事少的职位吗?三、现在有的问题,跳槽就能解决吗?或许,冷静的思考这三个问题,可以帮助我们平和心态,正确认识我们正所卧着的环境。消除非理性的冲动与误会,重拾企业的优点。

    而若已决心跳槽,那么在选择的目标职位身上必须有能满足你跳槽的理由。若能满足,也别高兴太早。再问自己一句,只要这点就足够了吗?哪怕其他方面比原先更糟?曾有位职场达人在对概括跳槽的方法时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一个理性的跳槽,并不是不满现状而跳,而应是发现更好才跳。”客观地说,能得到满足你跳槽理由的职位,对于你个人而言就是一次成功的跳槽。

    跳,为了更好的卧;卧槽才是终极目标。但在这跳与卧不断循环之中,不满与挑剔又反复出现。本次调查显示,在被问及“你所认为对‘卧槽’产生最大的威胁有哪些”时,“缺乏工作激情”比例最高,为37.46%;“公司经营不善”所占比例为20.35%;认为受不到上司、老板的重用,产生“审美疲劳”的比例为13.86%。此外,“知识技能老化”为12.24%;“人际关系僵硬”为12.09%。

    [u]卧槽威胁两面看:[/u]
    卧槽的威胁有一部分最终会转化成跳槽“动力”。不过,硬币终有两面,所谓的威胁并非只有依靠跳槽才能缓解。

    1、缺乏工作激情:通常所言的缺乏工作激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。究其背后原因大致可分为4种:1)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;2)重复劳动,以至于对工作丧失新鲜感; 3)根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;4)经常被老板、上司以及同事否定。很显然,这四种原因不一定能靠跳槽解决。比如遭到上司以及同事的否定,完全可能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导致。这时,选择跳槽等同于逃避。你很难保证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下一份工作中。积极努力的面对,好学好问从而跟上大家的步伐才是正道

    2、受到老板或上司的“审美疲劳”:此类情况与上述的类似,可以从自身来改变局面。可以试着旁敲侧击地与老板或上司沟通,顺便增加感情。当然,在工作表现上可以适当的“增压”,用超过原先的表现来提醒老板——其实我很重要。

    3、人际关系僵硬:职场就是个小社会,每个公司都会有“小人”、“高人”和“老人”,谁能保证进入新公司就一定能八面玲珑、如鱼得水?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处理方式。有句俗话为:“解铃还需要系铃人。”想解决人际关系问题,当面直白的消除误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如果实在难以启齿,或者真遇上不讲理之人,跳槽可以是一种选择。

   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认为:跳槽者确实都有着自己的理由。但其中有些理由,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缓解的。其中,自身的调节很重要,适应环境也是一种职场能力。而有些问题可能并非是环境引起的,问题的根源或许出在自身却未能发觉。如“遭遇上司否定”、被“同事排挤”,就立马选择跳槽,问题到头来只会“春风吹又生”。
发表于 2008-4-29 22:41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还用不着  留着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8-4-29 23:04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恩·
那先留着,以后用·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30 11:4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 对我来说,可是警世良言啦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长沙论坛 ( 湘ICP备05004075号 )

GMT+8, 2025-5-5 00:57 , Processed in 0.083540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