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919|回复: 0

风险投资应预防“近视眼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4-27 10:28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风险投资应预防“近视眼”
在中国,做投资,特别是风险投资的那群人,绝对是一群精英,他们天天被各种各样激情的创业者所包围,但他们做的却是极度理性的生意,说大家是为了支持创业,同时,却也是一门生意,那既然是一门生意,也就注定了要有赢利模式。我的一个朋友昨天在MSN上跟我说,他的博导老师告诉他:“在中国做事情就得有“主意与主义””,我一听,觉得这个主意就是你得有战术,而主义表明你得有战略,而他说,主意其实是赢利模式,而主义是指企业信仰,没有信仰的企业做不大,信仰一方面是精神的,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我们得有远见。  

风险投资的精英们也都是一群有信仰的人,他们天天看别人的赢利模式,但他们自己的赢利模式却是美国的先驱们百年前就确定过的。拿到中国,最开始绝对是一个舶来品,从97年开始到现在十年过去了,通过用美金投入+美国上市的模式证明了在中国“体外循环”的模式是正确的。但06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慎重与管制,导致了人民币基金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形式将催生出VC们的“体内循环”模式。更何况,现在美国经济也不好,美元走软,VC的本土化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。

风险投资的模式核心就是“通过被投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上市或并购实现超额回报退出”,所以这里边的时间是很关键的,任何的风险投资人都会问你说:你三年是否可以上市?甚至将“促进IPO条款”写入Termsheet与投资协议就去,这就是告诉企业家,我投资你是有风险的,而大家共同的目标是上市,短时间内上市。而被投的企业光怪陆离,都是有其个性化发展道路的,不是说只要有了钱,三年五年就能IPO的,特别是遇到很多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与产业政策等方面短期受阻,一下子发展不起来了。这个时候,做为投资人的VC们就一定得冷静,如果在董事会上对团队做出太过短期的决策压力,那对企业发展无疑是没有帮助的,因为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规律,而人为在市场不佳时刻猛冲,那无异于自杀。   

在当前,VC纷纷PE化,投资金额纷纷千万化,大家都更看好非TMT的传统有利润型企业与模式了,对TMT项目不屑于谈,这是比较近视的做法。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“成风”,在看不清这个行业前途时,VC们都喜欢得红眼病,走两个极端,要么将TMT创业者棒到天上人间去,要么将TMT项目随手丢到公司碎纸机里去。这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,也说明风险投资这个圈子里还有“投机”的心理存在,对巴菲特的“长期持有”原则不感冒。   

其实如同创业一样,风险投资也是,只要坚持一定的领域与方向,每做一个产业端链条上的投资,你的投资边际效应与投资利得就会更大。比如3G产业,虽说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们的圈圈下让全体无线创业者们“意淫”了三年,但行业整体趋势是好的。虽说目前态势不明显,但黎明将至这是很显然的事情。再比如无线互联网、视频网站、P2P、博客、RSS、消费点评社区、婚恋交友、SP服务、芯片半导体、电子杂志等等传统的的TMT产业不是没机会,只是没有找到赢利模式或者市场还没有被培育起来,投资商投资的不就是一个趋势们,很多低谷时放弃就意味着白白失去了好的机会、翻身的机会。很多时候,我们在中国市场上,能看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,投资人们一看美国某种模式起来了,就马上在中国找copy,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政经环境,毕竟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差十倍以及国民间的文化及消费差异,最开始一味的棒市场,之后却“冷脸”离去,这并不是成熟而理性的投资方式。看短期或者看美国,的确来得快,但巴菲特同志“长期持有”原则,应该令风险投资人们冷思考。

以不变应万变,“顶住”、“伟大是熬出来的”,这是创业者的宝典,坚持才能胜利,回头一无所有,这是所有创业者的心灵之旅,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,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,只有看得远才会预防近视,在投资组合上做长短期的文章,也就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回报,也许才能立足中国市场走得更远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长沙论坛 ( 湘ICP备05004075号 )

GMT+8, 2025-5-5 00:34 , Processed in 0.06120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