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869|回复: 1

长沙旅游指南(系列报道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7-9 20:1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天心阁:潇湘古阁 秦汉名城
  
  位于长沙市东南角,与岳麓山相对峙,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。建于何时,尚待考证。据清乾隆《长沙府志》和乾隆二十四年(1759)李汪度《重修天心阁记》:“城东南隅,地脉隆起……冈形衍迤,遥与岳麓对,上建天心、文昌二阁,振以其势。”由于地势高拔,登临可瞰全城,凝睇湘江。旧时阁有匾曰:“楚天一览”,并有对联:“四面云山皆到眼,万家灯火最关心”。阁两旁门额写有“居高明”、“远眺望”,楼上前后有明廊,三楼设有警钟。清咸丰二年(1852),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,城垣几被攻破,萧于此役殉难。辛亥革命前夕,陈作新等在此商讨光复计划。1930年7月,彭德怀率红军攻入长沙,曾在此召开会议,布署战斗。1938年11月,天心阁毁于“文夕大火”。1983年重修,保持了主阁原貌,并参照古岳阳楼,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,像鹏鸟的主体与两翼。天心阁阁楼高17.5米,用60根木柱支撑,主辅阁饰以用花岗和其他高级石料雕凿的狮子、葫芦头、梅、竹、芙蓉、车、马、龙等。阁上32个高啄鳖头,32只凤马铜铃和10条吻龙,造型别致,古香古色。天心阁1950年辟为公园。
  
  潇湘古阁,秦汉名城。
  
  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,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。
  
  天心阁古城墙址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年历史。阁楼雄踞其上,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《天心阁眺望》一诗中,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,“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”,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。今能与岳阳楼、黄鹤楼、滕王阁相媲美,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之一。
  
  岁月悄然流逝,历史却灿然永存,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,筑有内外两城,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,月城内共设炮洞11个,城墙高13.4米,加阁高共计28米,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。天心阁饱经战火,屡毁屡建。
  
  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,与清军鏖战,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。1938年,“文夕大火”,古城长沙一片焦土,阁楼更是荡然无存,唯有那坚实的明清(窑印为证)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。
  
  今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,1984年建成对外开放。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,高阁用游廊连接,形似山峦起伏,错落有致,气势宏伟。它的结构用挑梁,不用斗拱,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,廊柱结合,栗瓦粉墙,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,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,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,翘首蓝天,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,巨型吻龙各领风骚。石壁图案,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滕,狩猎和战车战马,看上去,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,战马萧萧。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,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,是一幅历史的画,是一首古雅的诗。
  
  古阁雄踞,气象蔚然,游者登临,瞰湘流北去,招岳色南来,仿佛置身天际。

[ 本帖最后由 湖南 于 2007-7-9 20:14 编辑 ]

天心阁

天心阁
发表于 2007-7-10 08:4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桔子洲,又称水陆洲,为长沙城区湘江水域中的小岛,南北长5公里,东西宽约100米,宛如彩带,风貌独特,是古潇湘八景之“江天暮雪”所在地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洲”。远在唐代,就以盛产美桔著称。
  
 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,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,探求真理,议论国事。1925年他挥就了脍灸人口的诗篇《沁园春·长沙》,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。

桔子洲

桔子洲
  
  桔子洲头于1961年被辟为桔洲公园,2001年更名为长沙岳麓风景名胜区桔子洲景区。占地17公顷,有诗词碑、颂桔亭、“谁主沉浮”雕塑广场等景点,为湖南省“最佳公园”,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,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景区内风景秀丽,环境清幽,四时之景,各异其趣,尤以“橙黄桔绿”之秋景为最佳。入夏,杨柳依依,河风习习,前来游泳者络绎不绝,桔子洲成为市民休闲消夏的绝好去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长沙论坛 ( 湘ICP备05004075号 )

GMT+8, 2025-5-4 21:08 , Processed in 0.064208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